5月22日,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举行的第二十七期学术工作坊“线索民族志及其在传播过程性研究中的应用”成功举办。主讲人为新媒体学院牛耀红老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介与社会发展、公共传播、乡村传播。新媒体学院师生以及其他学院学生参加了工作坊。
牛老师的报告主要从民族志研究范式的演变、线索民族志的探索、线索追溯方法的特征、社会科学的过程性研究、传播过程性研究的可能进路等五个方面展开。
他指出,我国传统社会科学研究较多采用聚焦法,这类方法更多关注某个场所或地点里人群的生活,可以称之为场所民族志。一般会选择一个村落、一个县城乃至一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也可能选择一个岛屿、一个工厂、一个医院等作为研究对象。这类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拥有相对清晰的边界。显然,这样一种在固定边界区域内展开的静态观察具有局限性。因为人及其生活的环境,并非静止不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削弱了时间、空间对人类的束缚,全球化趋势发展愈发迅猛。因此,经典人类学研究关注的实体田野点不再是唯一的合法田野。对此,人类学家展开了民族志书写范式的探索。多点民族志、流域民族志、虚拟民族志等方法逐渐产生。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教授赵旭东提出了“线索民族志”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不是在某一个固定点的静态观察,而是循着人或物移动的轨迹生发出来的各种现象去实现一种在点之上的线和面上的整体宏观理解,由此而形成的民族志便是线索民族志。
牛老师将“线索民族志”研究方法同传播过程研究相结合,指出了这类研究方法在传播学应用的多种可能路径。比如可以追踪一个媒介融合案例何以成功、一个趣缘群体何以形成、一个网络社区如何形成等等。牛老师的精彩讲述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与赞赏,与会师生就线索民族志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应用在实际等问题与牛老师进行了探讨。
据悉,牛耀红博士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讲师。近三年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社会学评论》等cssci刊物发表7篇学术论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中国田野基金会互联网人类学项目1项,参与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图、文:何雨